当古老秦腔遇上“Z世代”
“我们以职教之名,守护非遗根脉;用青春之力,架设丝路心桥!”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,一支平均年龄仅16岁的队伍备受瞩目,他们是来自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4名中职学生。这支秦腔少年队伍,一路鏖战,在仅有的六席总决赛名额中,他们是唯一的中职院校
“我们以职教之名,守护非遗根脉;用青春之力,架设丝路心桥!”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,一支平均年龄仅16岁的队伍备受瞩目,他们是来自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4名中职学生。这支秦腔少年队伍,一路鏖战,在仅有的六席总决赛名额中,他们是唯一的中职院校
肖云儒再次出任“阳光大使”为2026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共赏代言
当渭水畔的刚劲邂逅婺江岸的温婉,一场跨越千里的戏曲对话在浙江金华热烈上演。10月25日、26日连续两日,西安易俗社“西部文化东部行”系列演出,携该社百年经典剧目《三滴血》及新排秦腔大戏《昭君行》登陆中国婺剧院。为期两天的金华站演出中,传统旋律唤醒乡音记忆,力作
提出的观点深邃而富有启发性,将《论语》《庄子》《易经》中的哲学思想与“玩商时代”的理论体系结合,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层逻辑。以下从几个维度展开分析,并尝试回应您的思考:
注:演出执行时间、演出地点及内容可能会受天气、气温等影响进行调整,具体执行情况以当日实际情况为准,如有变动,请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。
秋分既过,风起青萍。在西安易俗社的二楼上,一阵高亢悠扬的戏腔划破午后的宁静——那便是秦腔青年演员练声时发出的清音,这嗓音如同时光的弦,倏然将人牵回百年前秦腔响彻三秦大地的鎏金岁月。
1924年鲁迅icon赴陕讲学期间,正值新文化运动icon深入发展阶段。易俗社icon虽以"移风易俗"为宗旨进行戏曲改良,但其核心仍属传统戏曲范式。鲁迅在日记中记载观剧体验时,既肯定其"大旨通达",又指出"自不免有村气"。这种矛盾态度恰体现在"古调独弹"的题词
傍晚时分,在西咸新区正阳街道修石渡村的晒场上,瑰丽晚霞映照着满地金黄的玉米粒,村民们一边用扫把拢起丰收的喜悦,一边笑着提醒彼此赶紧回家拿小板凳。旁边就地搭起的舞台上,西安话剧院的演员们正在为当晚的惠民演出做最后的准备。